自由的尺度

                  ——《中国当代·水墨关怀》名家邀请展(第三回)

 

 

 

 

 

 

策 展 人:贾廷峰   展览时间:2012年11月02日——2012年11月04日   开幕酒会:2012年11月02日下午18时   展览地点:北京农业展览馆

联系我们

前言


 

 

 

水墨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不仅承载着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的精神特质与审美内核,更承载着中国历代文人修内质、养德操、怡性情的精神托付。而如今随着他者殖民文化的强势入侵,国人日渐沦陷在外来文化为其附加的优越感中,普世价值观坍塌,文化归属感缺失。中国水墨作为特定文化催生出的艺术形态在当下的东西方文化对比中,每每处于弱势的谄媚者状态,在集体语境中往往呈显出焦虑、浮躁与不自信的情绪。时至今日,这种情绪已蔓延至社会各个角落。当下的中国当代艺术创作更是在这种文化殖民的荼毒下倍感苍白、哑然失语。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精髓渐已丧失殆尽,实为国之大殇。

 

然而,幸有诸君不甘就此沉沦,心系对中国画发展前景的堪忧,发出了抗争命运的呐喊,在中国画的发展出路上作出了极具价值的尝试与探索:打破传统水墨的固有程式,精炼笔墨,洗练精神,淬炼内涵。无论是材料的选择、工具的改进、观念的投射、样式的转换等实验性创作活动的持续,还是学养、审美、情感、思想等社会因素的纳入其中,都体现出了当代艺术家之于中国水墨新的创作思考和普世人文关怀。

 

赋予了这种新的思想传承衍生而出的水墨艺术,其创新的难度在于传统水墨艺术语境的变迁,而依托其上的情感观念以及折射出的文化精神,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当代水墨如何实现“当代性”的转化成为艺术家无法规避的难题。而在这种蜕变的过程中,艺术家的自由探索时常出现逾越中国画范畴的“跨界”现象。为此,我们提出“自由的尺度”这一主题,创作心态保持“自由”的同时,创新语言的运用则需要“尺度”,比如笔墨纸砚,比如人文精神,比如优秀的技术手段。当代水墨需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精神的前提下,有发展地建立一种艺术语言上的规范,赋予文脉于现时代传承的可能性,使艺术家在有效的规范当中去进行创作。正是这种有尺度的自由,实现了水墨创新在取舍过程中的蜕变,而“尺度”本身也会因时代的更迭而不断具备当下的意义。尺度的变更延展了自由的范畴,自由与尺度的平衡与否,催生着当代水墨新的可能,这必将成为长久的的艺术课题。

 

本届自由的尺度——《中国当代·水墨关怀》名家邀请展(第三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协主办,北京798太和艺术空间承办,并作为2012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主题展于北京农业展览馆展出,本届展览将集中展现中国艺术家在文脉传承的延续性之上,对当代水墨近30年来所作出的种种尝试与取得的卓越成就。旨在探索当代水墨如何能在保持传统文化精神的同时赋予艺术以当下时代的人文思考,我们寄希望于借此展开的讨论能够为当代水墨艺术家开辟艺术创作的新领域。

艺术家

 

 

 

   参展艺术家(按姓氏笔画排名):仇德树 王秋人 田黎明 刘巨德 刘进安 刘知白 刘西洁 许华新 老圃 吴山明 杜大恺 李津张桂铭 张江舟 张亮 汪伊虹 昆仑子 范扬 衲子 黄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