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 |俞心樵藝術展
策展人:杨卫 学术主持:朱青生 出品人:贾廷峰 展览时间:2016年7月3日—2016年8月18日 开幕酒会:2016年7月3日(周日)下午三点 展览地点:798太和艺术空间
前言
文/贾廷峰
仅就艺术而言,俞心樵的出场,使得在伪价值体系下,在更具判断力的中国民间,一切伪艺术正日渐大规模地失效,变得丧家犬般凄惶。
二十多年前,俞心樵就发出警示:“在当今中国,要警惕的是奴才的诗意和奴才的艺术性。诗有是非,精神有贵贱,艺术家有大小……”。
在我的眼里,俞心樵是一个大艺术家,一个独创性与普适性兼容的具有世界格局的大艺术家,一个用生命和灵魂去创造的大艺术家。正如当代艺术家、圆明园艺术村时期他的老友刘彦先生所言:“俞心樵是个无需争辩的天才,从他的气质中散发出一种孩子气的欢快或痛苦,他对世故缺乏常人的敏感,有时显得荒唐和滑稽,但在同时,在其他那些作为人的更重要的方面,他具备了更多无与伦比的优点和可信性。而这些东西,正统教育和技术复制是无法达到的。每当我们看到他因写出一首好诗或画出一幅好画而沾沾自喜时,我们都能分享到一种纯粹的人性的喜悦并受到我们称之为“快乐的知识”的照耀。希望我们正置身其中的这个年代,有更多人配得上这种照耀”。
俞心樵的艺术充满悲憫与忧伤,无时无刻不在思想与精神的深处透露着人性的温暖和光芒。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乐意于向着道德的更高级的形态迈进。我愿意成为一朵浮云,我愿意将这朵浮云磨成一把锋利的尖刀,但,这是一把绝不杀生的刀”。
苦难磨砺了他的心志,而他却并没有贩卖苦难。无论是飘摇于波涛汹涌、惊涛骇浪的一叶孤舟,还是在锈迹斑斑的冰凉钢铁内的诗稿上盛开的花朵,以及灰色钢板上密布的盲文符号和绚烂五彩的人所皆知的隐形影像,无一不透露出俞心樵孤独内心对现世的一种痛彻心扉地关怀与期翼,他以个人意志对抗这个时代,他想通过重建自我从而重建故乡、祖国和人类家园。他己无路可逃,他能逃到哪儿呢?他只剩下了人(关于个体)和人类(关于整体)这两个核心概念。偶有疲惫,就让灵魂在绘画中暂且栖息,然后酝酿如何在下一个暴风雨来临时能更高地飞翔。
当所有的厄运和苦难变成养料,预想中的暴烈、恐怖、狂躁和愤怒并未如期而至,俞心樵却选择了“把瀑布剪成睡衣”,以一种“用安静,批判一切安静”的更高级姿态,继续生活。
这世界需要安静......
艺术家
俞心樵,祖籍浙江绍兴。公元1968年1月27日出生于中国福建政和。
中国当代思想家、艺术家和诗人。为最早入住圆明园艺术村成员之一。后发起“中国文化复兴运动”。诗歌作品被收入《中国百年文学经典》(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选》(美国诺顿出版社)等诸多选本,并被译成英法德意俄日韩等多国文字。在国内及欧美成功举行多次人文演讲和艺术展览,其诗歌作品被拍入多部电影并被诸多歌手谱曲传唱。另有小说、剧本、画集、理论著作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