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魂墨测”谷文达、郭桢水墨艺术展
策 展 人:贾廷峰 展览时间:2013年5月11日——2013年5月25日 开幕酒会:2013年5月11日(星期六)下午三点 展览地点:太和艺术空间
前言
文/郭雅希
2012年10月,郭桢的《行云流水》、《残荷》、《墨荷》等系列在南京参加“水墨原形”艺术展,“八五”时期郭桢与谷文达合作的作品以及谷文达在那个时代创作的山水使人们又重新回忆起那个激动人心的年代……
这个“水魂墨测——郭桢、谷文达对话”展可以说是郭桢“水墨原形”艺术展之后的个案引申。
郭桢与“谷文达”的“对话”,实际上是当下的郭桢与她过去的“对话”,这里,谷文达除了代表谷文达本身以外,还代表郭桢与谷文达共同生活、和衷共济的“过去”。因此,也可以说是郭桢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即,她自己经历的两个时代、两个时空、两种人生、两种心境、两种文化态度的“对话”。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艺术家郭桢在不同的时代,运用她钟爱的水墨语言抒发个人情怀、思想的情绪记录和内心的独白。
从这个“对话”我们可以看到郭桢真实、内心的过去与现在:过去,消解传统;现在,回归传统。过去,批判传统;现在,依恋传统。过去,是理想主义的文化诉求;现在,是个人化的心灵感悟和体验。
从《梦呓荷飘香》系列来看,有传统水墨的流动感、通透感、随意感和不假雕饰、自然天成的意味;有她难以割舍,与她观察世界、认识世界、表现世界紧密相关的水墨文化和中国文化;有她独到的在困惑与负重的现实体验和超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荷”的背后是丰富的现实生命的生存体验,“现实生命生存体验”的背后是时代的现实精神,“时代现实精神”的背后是水墨文化,“水墨文化”的背后是中国文化。
艺术家
郭桢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画家,同时也是具有深厚传统底蕴的中国画家。早在八十年代郭桢就已经是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教师。她有二十多年的旅美经历。国际艺术环境给郭桢的绘画带来灵感和新视野。郭桢在艺术中试图表达一位女性艺术家真诚的人性思考,她的人物画是个人经验和社会批判的交响。画面传达出来的苦涩、悲情和呐喊既是画家的个人体验也是女性社会问题的揭示。 另一方面,郭桢的中国画,特别是花卉则充分展现了自然美的一面。酣畅淋漓的写意风格和舒展新奇的构图向我们呈现了自然世界的纯真本质。郭桢的艺术世界是纯情和悲怆的交汇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