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鸟黑飞——岛子水墨展”展出作品

 

 

 

策展人:贾廷峰 学术主持:郝青松 展览时间:2018年4月22日—5月22日    展览地点:798太和艺术空间

 

联系我们

前言


文/郝青松

 

 

中国画最显明的形式特征应该是黑与白的反转与相生,久而久之,我们已经习惯了黑白的颠倒,世界的错乱。因而,我们沉溺于黑白反转的关系趣味,反而忘记了黑与白本来据守的意义。黑与白之间有无数个色阶和变化,所谓墨分五色,其实是一种内在超越的寻求,也主导了几乎整个水墨的古代史,致力于天人合一的境界达成。值此现代性以至后现代危机之际,天人合一的遥想重新成为水墨的愿景,似乎文化自信也在其中。但是苏格拉底有言,“未经反思的人生不值得活”。

 

 

论及天人合一,在自然崇拜盛行的中国历史中始终只停留在自然与人的关系层面,而未能真正仰望和触摸到终极之天。三代以至秦汉,浸淫在万物有灵的泛神崇拜的世界,此谓自然之天。魏晋佛教趁虚而入,中国化的禅宗强势影响了思想史的取向,使得伦理与道德归于默观,此谓心性之人。及至唐宋之变,自然与心性合二为一,此谓天人合一,绘画史中以水墨平远山水为尚。由此可知,天人合一之自然与心性,皆出于内在超越维度的普遍启示。水墨的古代史,几乎所有的努力和成就都是在自然与心性的关系世界中展开,纵使托言天地,实则也偏于精微。正如谢赫《古画品录》所言“古画皆略,至协始精”,此处之精,非止画技精致,更指意义精微。殊不知,宋元之后高远山水的没落以及平远山水的崇尚,是早已被矮化的天人合一注定了的。出于真正的整全世界观的以大观小,才能够发现所谓天人合一的实质只是自然与心性的合体,而远未达至终极追问。

 

中国画的现代转型,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新文人画、实验水墨、新水墨等等各个方向的努力,无不是已有艺术史风格的水墨注脚。不同的艺术风格源自不同的世界观,“中国画的穷途末路”的质问至今无解,根本在于没有世界观更新。世界观更新,并非对水墨的革命和消灭,而是指对水墨意义的全新诠释,以使水墨从历史的废墟中重生过来。作为当代艺术的当代水墨,同样适用于当代艺术的观念形态的方法论。当小便池被杜尚以“泉”命名,它就成为一件新的观念形态的艺术品。水墨如是,期待新的世界观诠释,期待成为新生命。

 

这正是岛子水墨的意义。

艺术家

 

 

 

1956年11月26日生于青岛市,先后毕业于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曾任西安市文联《长安》文艺月刊副主编,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系主任,重庆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国际美学学会会员。

 

学术研究和创作方向:艺术批评学;现代艺术历史与理论;基督教艺术研究;诗歌创作;水墨艺术创作。

 

主要著作/译著

《岛子实验诗选》,中国和平出版社,1987;《美国自白派诗选》,漓江出版社,1988;《燃烧的女巫:西尔维娅.普拉斯诗选》,新世纪出版社,1992;《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让·利奥塔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中国当代油画研究:观念变形记》,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后现代主义艺术系谱》(上、下卷),重庆出版社,2001,2006再版;《艺术哲学:艺术家的真实》(马克.罗斯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建筑新范式:后现代主义语言》(查尔斯.詹克斯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挽歌与赞美诗》,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2011;《岛子诗选》,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出版社,2015;《圣水墨 2007—2015》,上海三联书店,2015

 

个人展览

活水生灵:岛子圣水墨展,德国,伊瑟隆-多特蒙多-基尔,2011-2012

挽歌与赞美诗:岛子圣水墨(北京-香港)巡回展览,北京798艺术区红星画廊,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2011-2012

异象与启示:岛子圣水墨展,德国,汉堡,第34届世界新教教会大会,2013

上帝,黄金获得德国第20届米苏尔社会发展基金会艺术创作奖,德国,2014-2015

我的灵魂睡你在的脚旁:岛子圣水墨展,北京,宋庄艺术89艺术空间,2014

征兆与奇迹,中国时代CHINATIME 2014 HAMBURG,汉堡,汉堡图书馆,2014

双重建构:岛子诗歌与水墨艺术展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美术馆,2015

异象与处境:岛子圣水墨展,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基督教研究中心、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2015

奇迹与见证,玛琪诺斯教堂,99画廊,阿沙芬堡,德国,2016

我愿你来:岛子圣水墨新作展,成蹊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6

白鸟黑飞——岛子水墨展,太和艺术空间,北京,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