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家评说陈惠彪

荷花系列06 52x46cm 2002 纸本水墨
陈惠彪的画很大气,涵魂苍茫,有冲击力,当然还有一种精神性的东西,所以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另外,他有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精神,他把这种精神放进作品去了。这两方面结合得比较好。

这种艺术精神如果从传统来看,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汉唐传统,是那种深沉、雄大、磅礴、有力,是历史感、斑驳感、苍茫感。还有一种是明清以来的个性派,强调个性,直抒内心东西,打破一些束缚。比如像石涛八大这一类。他的作品体现了这两种传统,还是它们的结合。又应和了当代的这种视觉张力。这是我第一个印象:挖掘汉唐传统和挖掘明清个性派传统。

再一点,他比较注意笔墨跟中国传统有关的那种肌理的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讲,既有笔墨又有丰富的表现力,既有一种制作感,但这种制作又不是那种机械性的、没有灵性的制作,这可能是他的又一个长处。

他的画有一个好处,表现的是一种精神。他体会了那种“忠厚”的精神要求,这个意象不光是向里的意,还有向外的意。黄宾虹的意,八大山人的意,陈惠彪可以吸收。他们的淡墨用得那么高明。陈惠彪所描写的图像关系里边就表现了一种对时空的流失感,一种超越精神。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陈惠彪的作品比较有视觉的张力,有一种精神的追求,就是说他的作品有一种生气,这点是很不容易的。现在他总的趋向就是在具象和抽象之间探索。整个作品的第一眼印象往往是抽象的,实际上有很多是具象的东西。但也强调了一些抽象的因素,包括笔墨,包括他的这种物质的材料的一种表现性,包括他的整体结构。
鱼系列1114 132x67cm 2009 纸本水墨
陈惠彪把鱼从写生形态升华到了意笔的境界。近年来他所创作的“鱼”系列,无论风姿气骨,还是笔墨精神,都已日臻完美。而且,此“鱼”已非彼“鱼”。以往的“鱼”,除了体现出勃勃的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精神之外,大都是以荷塘为背景,即是所谓“鱼戏”、“鱼乐”,或可暗喻男女之事。如今的“鱼”,却常以崇山峻岭、激流峡谷为背景,或背景全无,犹如横空出世!“鱼”与大自然共生存,悠游自在,且敢于激流勇进的大生命形象,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陈惠彪写鱼即是写人。那些人格化、精神化的“鱼”,已渐渐地被陈惠彪提炼为最能震撼人心的个性化符号。
----陈孝信(美术批评家)

鱼系列1116 89x85 2009 纸本水墨
我觉得中国艺术有两个特点。从陈惠彪的作品上感觉到一点,一个就是意象,这个意象是大的。现在全国都在谈意象。意象确实是我们中国艺术的一个财富,譬如黄宾虹意象。另外一个是水墨,我觉得陈惠彪的画里面是意象里面进行抽象,抽象里面进行意象的写实——是不是这个意思?我觉得基本上还是意象,还不是完全抽象,当然他有一些纯抽象的画,我说他主要还不是特别抽象的画。坦白地讲,我更喜欢他意象的画,就是说带有写意的,以写意为主的。


中国画的笔墨除了表达物象外,更多的是表达哲理的东西。当然,笔墨也可以表达情感。在这方面,我觉得他的作品表现对中国文化,包括医学,包括儒、道、释等等这些东西的悟道,将哲学的理解感悟在画里头,体现得比较好。至于今后怎样发展,我绝不能说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不应该这样做,我觉得就按照你自己的感觉,就这么做下去就可以了,给美术界奉献更多的作品。
----王宏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

我喜欢他的绘画,就是因为他又继承了传统的一些笔墨,但是又完全和传统不同,排除了传统的一些程式。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一代新的年轻人兴起了,就不满意五四以后这种用西方写实主义来改造传统画的这种一段实验,于是就重新发展传统,但是又和传统不一样,之后出现了一些很多人,我觉得陈先生基本上是在这个线索里边。他比较强调个人感觉,包括那些鱼和荷花,尽管传统也有荷花,但是他的荷花画有他自己的风格。那么这种风格我自己觉得是,他的用笔上的那种斑斑驳驳的感觉,整个给人看到他的鱼也好荷叶也好,都有一种很伤感的感觉。
----栗宪庭(著名艺术评论家)

鱼系列1308 69x68cm 2010 纸本水墨
陈惠彪的作品已经到了一个令人羡慕的境界,这主要源于他和传统接了气。我们的文化传统是“依仁游艺”,陈惠彪在这方面有很好的继承。其作品和很多人不同,他画的“鱼”就是庄子所说的“相濡以沫未若相忘于江湖”,这个鱼就表明了他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这关键在于艺术家对水墨语言的拓展,对自由境界的追求,包括对传统的理解和传统在当下如何生效等都把握得很充分。

鱼系列1593 93x86cm 2011 纸本水墨
陈惠彪能够把斑驳感、沧桑感画得很透明,但仍然还感觉到有水墨材料的通透和轻薄,这是基于长期思考、探索和实验的结果。可以说,他是既传统,又和实验水墨艺术家很接近的艺术家,但是这两头都不像,这就是陈惠彪,最终形成了他个人艺术语言的特色。
从“陈惠彪现象”,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的生命力。我们的水墨可以当代,并且有延续下去的生命力。
---- 皮道坚(著名艺术评论家 )

鱼系列1994 91x98cm 2012 纸本水墨
陈惠彪的画是典型的文人画。我们对文人画的理解不是样式化的、公式化、匠气化的山水画格式,而是指真正具有文化修养的从事非艺术专业的文人,他们的画,他们的学理,修养、气质、人格在画上的综合体现。所谓“画如其人”以前都是强调艺术家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品格,实际上,“人”是指人的综合修养在形式上显现,所谓形式有自己的生命就是人的生命,人格的生命,人格就是人的综合素质,他的眼光,他观察世界的方式,表现世界的方式。
----易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鱼系列2225 86x90cm 2015 纸本水墨
▼
▼
▼
▼

陈惠彪,1964年生于广东,职业画家,别署“静庐”、“拙行”、“赤石渔翁”;斋号“微凹斋”。出版有《融·陈惠彪水墨集》(岭南美术出版社)、《中国艺术·陈惠彪特辑》、《现代美术家·名家特刊陈惠彪》、《子非鱼——陈惠彪墨彩作品集》等多本专集;在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广东美术馆、江苏宜兴美术馆、杭州·恒庐美术馆、南京美术馆等地举办“陈惠彪水墨展”。曾应邀到韩国、瑞典、日本、法国巴黎大皇宫等地参加国际美术展览会;应邀在中山大学等院校作巡回演讲。
作品及文章先后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美术观察》、《荣宝斋》、《美术研究》、《文艺研究》、《画刊》等国内外报刊杂志;《荷塘》被收入《新中国美术史》。其作品先后被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央美术学院、广东美术馆、江苏宜兴美术馆等国内外美术机构和知名人士收藏。
太和云展厅 | 第七回
太和艺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