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廷峰,太和艺术空间董事长、原《艺术收藏》主编、独立策展人、批评家、自由撰稿人、艺术经纪人。
《艺术市场》创刊十五周年之际特别采访了太和艺术空间董事长贾廷峰先生,采访中谈到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混乱价值体系的担忧,和如何重建艺术家、收藏家、画廊三者间的关系问题。
重塑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价值体系
口述/ 贾廷峰 采访/ 陆静(艺术市场)
作为一个艺术从业者,《艺术市场》杂志自创刊之初,我就有所关注,不想已15年有余。在网络和自媒体几何增长的时代趋势下,传统阅读模式的纸上媒体身处夹缝,大多面临“关张”的危机。《艺术市场》非但于逆流中得以存活而且能一以贯之地秉承办刊理念持续推进,实属不易。希望《艺术市场》未来的运营能保持时代的敏锐视角,将自身的学术前瞻、思想深度、市场判断等优势进一步扩大。
同样,当下的画廊也面临着类似纸媒的困境,以画店为原型的传统画廊,其主要功能已经被网络所取代,同时信息透明化也打破了传统画廊的利益堡垒。我从20世纪90年代初于安徽创办太和艺术品经纪公司到2009年于798艺术区成立太和艺术空间,亲历了传统画廊遭遇低谷时期后做出的反思和调整。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重新焕发生机?画廊的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我认为关键在于精细化和专业化。中国当代画廊的发展通过几十年的摸索,出现了一些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画廊和好的画廊。所谓职业画廊就是经营上有自己的风格体系,主营一个板块,而不是装置、绘画、影像、新媒体等胡子眉毛一把抓,并且有签约艺术家。事实上,国外画廊也是如此,他们在主营业务上分得很细,很少有一家画廊能通吃,否则很难经营好。
画廊作为中国艺术市场的基石对中国艺术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推动了艺术家、艺术作品和更多艺术产业的发展。但基础不够完善且缺失行业规范的环境使我们的努力步履维艰。当试图在短期牟取暴利而轻视理想、规划和理论基础的现象出现,画家们将被迫另觅他枝。画廊和艺术家之间的合作关系也将于此沦陷,导致丧失共同发展的良机。
中国艺术市场发展的30多年是资本操控和艺术自律的一场博弈,也是舆论价值导向和民众审美自觉的长久拉锯战。在舍本逐末的趋利洪流中,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悲观的现实:中国至今仍然缺少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艺术机构以及收藏群体。道德底线与职业操守的大面积坍塌,把中国艺术市场推向世界巅峰之后,揠苗助长的后遗病痛也随之悄然而至。
重塑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价值体系是当下最紧迫的事情。我们对当代艺术的评判标准还停留在一二十年前以王广义、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为“四大金刚”的时期,曾经创作各种天价神话的“天王级”艺术家们依旧停留在老路上,大众耽溺于消费昔日的美学观念,艺术样式的单一使得市场价格一度滑坡。时代在迅速改变,由于艺术市场乱象,中国绝大多数画家在自己销售作品,价格体系也是异常混乱。应建立新的价值体系以结束当代艺术圈“群魔乱舞”“军阀混战”的怪象。
引领当代艺术发展的展览极少。大多数艺术家成了批量商品制造者,批评家成了捧场专业户,画廊成了追风族,谁的作品好卖卖谁的,人们不再愿意挖掘那些潜心做艺术的职业艺术家。我始终认为,艺术来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独特创造力,对自由的追求、精神内涵和创造性缺一不可,绝不是矫情的、虚伪的、肤浅的、拉架势的、取悦性的。
中国艺术市场缺乏专业的收藏家,我从业这些年来还没有遇到过像张伯驹这种不惜倾家荡产来维护中国艺术品的藏家。绝大多数的人在投机,集体制造了一座艺术市场的海市蜃楼。处在艺术产业关键链上的机构、拍卖行、艺术家、收藏家和博览会活动之间的秩序一直是混乱的,中国几乎所有的画家都在自己卖画,拍卖行直接越过一级市场对接艺术家洽谈生意,很多博览会也邀请拍卖公司进驻,但这种乱象在国外就不会出现。收藏家们总自认为眼光好,背着画廊直接从画家手中买画,这就违背了规则。我原指望艺术市场可以逐渐建立起正常、规范的秩序,但现实很糟糕。当前的市场情况导致新的藏家不敢进来,老的藏家交了很多学费。
近些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重建艺术家、收藏家、画廊三者间的关系链?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契约制度,当各自都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制度设置就是关键。所以,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双方签约是不够坚固的,第三方力量一直空缺,艺术基金就可以坐上这第三方的位置。中国的艺术基金经过多年的尝试很多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是没有与职业画廊合作,也缺少销售渠道,导致艺术品无人接盘。职业画廊通常都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和更广的传播渠道。艺术家的参与也很重要,艺术基金联合艺术机构共同签约艺术家能让艺术家的作品打包进入一个运营模式,剩余的作品也可以由艺术家自己公开销售,不在签约范围内的作品都应当被视为无效,规则很重要。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艺术家一年能画100张作品,其中被签入我们运营体系的30张作品可获得签名、档案和证书,不但决定了品质,也保证了艺术品的真伪,艺术家在此之外销售的作品不能被画廊和基金会承认。画廊和基金会持有定价权,这样就从源头上杜绝了私下买卖,也杜绝了艺术家的应酬作品。有理想的职业艺术家也可以自己额外创作作品宣传和销售,但是画廊和基金要有知情权。中国一天的股票交易量就达几万亿元,而所有的艺术品加起来也不到1000亿元。基金资本的加入能帮助扩张艺术市场,艺术家、艺术机构、收藏家、艺术基金只有一体化才能互相支撑,中国的艺术市场才能良性发展。我正在努力和基金方面洽谈,希望能在合理的运营方式下,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整合,逐渐将这一方案实施起来。
中国画廊的资本匮乏,单打独斗难以发展,更难以出现具有时代性的艺术大师。因此,建立一个市场新秩序迫在眉睫。
▲贾廷峰为贺《艺术市场》创刊十五周年题字
▲《艺术市场》创刊十五周年系列报道—贾廷峰:重塑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价值体系
【太和•新闻】贾廷峰:重塑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价值体系
太和艺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