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爱陈惠彪的画,喜欢他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手段画出自我直觉感觉的画。他没有清规戒律,而是驰骋纵横的自由表现,画出发自心灵的特立独行的画。他拒绝陈规陋习,反对人云亦云,想怎样画就怎样画;他拒绝既定的模式,是在画的过程中不断地追寻,不断地发现,在虚实有无之间寻找偶然中的必然契机,去捕捉那现实世界的真正表情。
----周韶华(中国著名画家)
陈惠彪的画很大气,涵魂苍茫,有冲击力,当然还有一种精神性的东西,所以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另外,他有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精神,他把这种精神放进作品去了。这两方面结合得比较好。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陈惠彪的作品比较有视觉的张力,有一种精神的追求,就是说他的作品有一种生气,这点是很不容易的。现在他总的趋向就是在具象和抽象之间探索。整个作品的第一眼印象往往是抽象的,实际上有很多是具象的东西。但也强调了一些抽象的因素,包括笔墨,包括他的这种物质的材料的一种表现性,包括他的整体结构。他强调了这种抽象因素的表现性。也就是说,是一种保留了具象横行的抽象。有的作品可以作为抽象作品来看,但是他是通过具象,是强调了抽象的表达性质而走向具象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也是当前很多艺术家追求的一种状态。在诸多的现代水墨艺术家的创作和实验当中,陈惠彪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面貌。
----刘骁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陈惠彪把鱼从写生形态升华到了意笔的境界。近年来他所创作的“鱼”系列,无论风姿气骨,还是笔墨精神,都已日臻完美。而且,此“鱼”已非彼“鱼”。以往的“鱼”,除了体现出勃勃的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精神之外,大都是以荷塘为背景,即是所谓“鱼戏”、“鱼乐”,或可暗喻男女之事。如今的“鱼”,却常以崇山峻岭、激流峡谷为背景,或背景全无,犹如横空出世!“鱼”与大自然共生存,悠游自在,且敢于激流勇进的大生命形象,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陈惠彪写鱼即是写人。那些人格化、精神化的“鱼”,已渐渐地被陈惠彪提炼为最能震撼人心的个性化符号。
----陈孝信(美术批评家)
我觉得中国艺术有两个特点。从陈惠彪的作品上感觉到一点,一个就是意象,这个意象是大的。现在全国都在谈意象。意象确实是我们中国艺术的一个财富,譬如黄宾虹意象。另外一个是水墨,我觉得陈惠彪的画里面是意象里面进行抽象,抽象里面进行意象的写实——是不是这个意思?我觉得基本上还是意象,还不是完全抽象,当然他有一些纯抽象的画,我说他主要还不是特别抽象的画。坦白地讲,我更喜欢他意象的画,就是说带有写意的,以写意为主的。他这个意象性的绘画,写意的画法吸收了一点西方现代的,尤其是西方表现主义的西方现代绘画的因素,我对这些绘画比较感兴趣,结合得比较好。有精神因素,有力度,感觉比较强烈。他画的鱼,大幅画的意象的画面,感觉到它有中国的味道,还有一定的深度。因为这种抽象,泼墨的抽象,跟西方水墨的抽象很近似,好象没超出它的那个范围,所以我觉得我喜欢他的意象的画。
----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画的笔墨除了表达物象外,更多的是表达哲理的东西。当然,笔墨也可以表达情感。在这方面,我觉得他的作品表现对中国文化,包括医学,包括儒、道、释等等这些东西的悟道,将哲学的理解感悟在画里头,体现得比较好。至于今后怎样发展,我绝不能说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不应该这样做,我觉得就按照你自己的感觉,就这么做下去就可以了,给美术界奉献更多的作品。
---王宏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我喜欢他的绘画,就是因为他又继承了传统的一些笔墨,但是又完全和传统不同,排除了传统的一些程式。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一代新的年轻人兴起了,就不满意五四以后这种用西方写实主义来改造传统画的这种一段实验,于是就重新发展传统,但是又和传统不一样,之后出现了一些很多人,我觉得陈先生基本上是在这个线索里边。他比较强调个人感觉,包括那些鱼和荷花,尽管传统也有荷花,但是他的荷花画有他自己的风格。那么这种风格我自己觉得是,他的用笔上的那种斑斑驳驳的感觉,整个给人看到他的鱼也好荷叶也好,都有一种很伤感的感觉。
----栗宪庭(著名艺术评论家)
我以为百人百姓,象他这样的资质秉悟,一旦走上主客观统一的路,只索由他自己翻腾打滚反而好。他的画闻不到铜臭,他不用作品换饭,可以真实面对自己的生活感受,免除那扭曲良知迁就市场的悲哀。
----刘汉(著名画家)
惠彪的作品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抓住了中国传统文人绘画中某些本质的东西。他最喜欢谈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最主要的是两个精神,一是它的业余精神,他不是为了某种功利的目的,他是将他艺术创作作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性情的方式,不是为了卖画、入选,取得职称一种,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自由;二是他的一种在艺术上的反叛精神,这一点是十分主要的,他有勇气背叛原有的模式,而不是去摹仿。对我来说,启发最大的是这两个精神方面。
----水天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他画荷,晚秋的荷,一片衰败的残荷,傲然挺立的一枝枝枯杆,狷介挺拔得竟像一棵棵沙漠胡杨;他画鱼,远古的鱼,不在江湖觅食而在岩壁云雾间畅游,形若亿万年前远古的化石;他画树,奇倔怪形,根系盘结如石,树干若箭簇般紧紧簇拥在一起。生命的博大永恒与时光的渺小短暂,和谐自然地融会在他的笔下。
----尹汉胤(中国著名作家)
----王炎林(已故中国著名画家)
----周正(中国著名画家)
陈惠彪的画是典型的文人画。我们对文人画的理解不是样式化的、公式化、匠气化的山水画格式,而是指真正具有文化修养的从事非艺术专业的文人,他们的画,他们的学理,修养、气质、人格在画上的综合体现。所谓“画如其人”以前都是强调艺术家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品格,实际上,“人”是指人的综合修养在形式上显现,所谓形式有自己的生命就是人的生命,人格的生命,人格就是人的综合素质,他的眼光,他观察世界的方式,表现世界的方式。
----易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我觉得他的艺术长足很远大,同样他的可变性、可塑性也很强,我觉得现在过早地给他定性,会落入我们的主观,他的世界的塑造性、未知性很大,但他确实体现出了现代精神,他的心境里有许多传统的东西,很受启发,很受震撼!
----梅墨生(中国著名画家)
众家评说(上)|劫之余·陈惠彪画展
太和艺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