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彪的画面有一种非常独特的气质,有一种非常大气、阳刚的气势。他有着非常好的天赋,对材料,对画面一些形式的整体把握有着一种非常良好的感觉,这种恣肆汪洋,蓬蓬勃勃的肌理,典雅泼洒;偶然构成的一种肌理通过一种适度的、恰到好处的把握,最后构成一种非花鸟也非山水、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一种具有抽象性的绘画品格,构成一种非常有个性的画面。
----吕品田(著名艺术评论家)
陈惠彪先生的画有一定的气势,但他的主要本质还是在理念上有新的东西,不是停留在笔墨试验表现出来的传统森林、荷花。我亲见陈先生的作画过程,我觉得他的绘画是意在笔后、意在笔中的,我想象他画画的开始是没有想到要画什么的,画的过程中在不断地寻找,用大型的泼墨手法,再将它收拾成各种构成因素合理的,具备干湿、浓淡、线条穿插、疏密关系的整体的观念思维的作品,是意在笔中的作品。
----买新民(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惠彪的一条大鱼独占画面,寥寥几笔就勾勒出鱼的神韵和气度,化繁为简,简中有神,大气贯虹。惠彪的画不仅是构图画面技法的魅力,更是大鱼所透出的那种“混沌初启凭鱼跃”的古拙敦厚之气息和悠远开阔之意蕴,尽显历史文化的厚重感。还有近年新创作的多幅群鱼图和鱼荷图,天然成趣,也令人拍案叫绝。构图好,色彩好,动静相衬,收放自如,恰到好处,笔墨有神韵,灵动中透出禅意,充满代代相随的生命境界。
----于建明(中国著名作家)
陈惠彪其画鱼取八大高格,复以积墨泼水点染诸法求之,避冷隽而得高华,自可傲视群侪。所谓:师古不泥方得古,创新有本始为新。
----郭莽园(中国著名画家)
陈惠彪的画,看出了他对艺术的悟性特别高。惠彪的画是用心画的,画面丰富充满着微妙变化的美感,里面也流露出他对艺术的虔诚,一个人没有信仰是不行的,学艺术的本身就是一种信仰,它需要你虔诚的心态来对待艺术。惠彪的画去中央美院展览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的艺术经历太特殊了,他用很短的时间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他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他画画是最没有功利心的,他进西藏、也读了很多书,他的心灵是平静的。
----陈永锵(中国著名画家)
----毕建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陈惠彪欣然看世界,抚慰享受自然,与行为的一致性,同时构成天然为一体的画面,给人一种神秘、多维层次中的氛围。表现无限的混沌的内心和理想中的技法探求,并完善永远画不完的让他兴奋不已的作品,并给予人们无限的遐想及艺术的包容、宽厚、自由的外延,使观者止步顿思。
----权伍松(黑龙江大学教授)
陈惠彪先生很多是中国绘画的理念和精神,在某个高点上,又与西洋绘画有所碰撞,他可能不光懂中国,还懂西洋的艺术,所以他才能在某个高点上与西洋的艺术相互碰撞,碰撞的结果呢,就是出现这样的一批画,里面一些森林的画,如果没有很好的理念和对西洋绘画精神的关照的话,很难有这样一种效果。
----郭石夫(北京画院著名画家)
陈惠彪先生十数年的笔墨参悟,找到了一个入处就是书法,刻苦临读名家碑帖,立在其中,直令其画洋洋大观、酣畅淋漓。他勤奋于诗书的积淀,游历于海内外,养浩然境界,别有家风。
----钝丁(中国著名画家)
惠彪的创作起点非常高。他的很多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内涵,与他个人的文化修养有直接的关系,他积累的时间很长,无论是美学思想,还是艺术修养,都做了长期的准备。另外,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他在理解东方的哲学和美学思想时,有他独到的见解,这种独到性,有时不见得是用笔,更多的是用于心。
----吉狄马加(中国著名诗人)
陈惠彪作画天资颖异,感觉一流,喜厚重求空灵,好用色求古雅,尚写意求精微,追浑厚求华滋,重笔墨求现代,讲形式求内涵。最喜爱八大山人、黄宾虹、周思聪。他的艺术目标:“解衣磅礴”、“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大象无形”、“得意忘象”。
----岳黔山(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
陈惠彪先生的画更多的启示是让我们去思考中国画的本质、境界,而不是具体讨论成就,如果是现在讨论成就就会让人感觉过于功利了一些,我想他不是想在现有的竞技场上获得什么名次和功名,这不是很重要,在新世纪中,整个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这种对艺术的态度应如何扩散,就是让艺术不再成为少数专业人独享的特权,而使整个社会民族能够进一步扩展精神境界、扩展文明心胸,营造出一种追求精神境界的良好社会氛围,这对我们是个莫大的呼应,希望社会上能够多几个像陈惠彪先生的画家。那也是我们莫大的幸运了!
----殷双喜(中国著名美术批评家)
传统的实质是流动的,它呈现并传递的不仅是外在的笔墨形式,最重要的是,传统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的表述方式,正是这种精神的表述方式,才使我国绘画能一脉相承。陈惠彪的画,语言的外在形质与传统笔墨的经典性和结构的完整有相当大的距离,但在精神性的表述上却是一脉相承。在他的作品中,精神即笔墨,笔墨即精神,正是这一点,使他的作品以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在更高层面和更深意义上与传统相链合。
----罗一平(中国著名美术批评家)
陈惠彪的展览“子非鱼”这个主题很贴切,我的认为“子非鱼、鱼非鱼,鱼是子”。即你不是鱼,但是画的鱼也不是鱼,鱼是谁呢?是艺术家自己。可以将其解读为艺术家的自我表现。鱼的那种张力和怪怪的感觉,正是一种人性的表现。艺术家的目标不是把鱼画的很像,而是一种自我表述,作为主体的一种体现。
在陈惠彪的作品中,“墨”的物质感油然而出,那种渍墨的物质性的体现,彰显了画家的个性。对于陈惠彪而言,传统本身不能进入当代,只有激活传统,传统的生命基因才能够进入一种活性状态,这应该是他下一步的研究课题。
----贾方舟(中国著名美术批评家)
陈惠彪的作品已经到了一个令人羡慕的境界,这主要源于他和传统接了气。
我们的文化传统是“依仁游艺”,陈惠彪在这方面有很好的继承。其作品和很多人不同,他画的“鱼”就是庄子所说的“相濡以沫未若相忘于江湖”,这个鱼就表明了他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这关键在于艺术家对水墨语言的拓展,对自由境界的追求,包括对传统的理解和传统在当下如何生效等都把握得很充分。
陈惠彪能够把斑驳感、沧桑感画得很透明,但仍然还感觉到有水墨材料的通透和轻薄,这是基于长期思考、探索和实验的结果。可以说,他是既传统,又和实验水墨艺术家很接近的艺术家,但是这两头都不像,这就是陈惠彪,最终形成了他个人艺术语言的特色。从“陈惠彪现象”,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的生命力。我们的水墨可以当代,并且有延续下去的生命力。
----皮道坚(中国著名当代艺术评论家,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传统文人的志向都是“经世济民”与“为政做官”,书画则是他们修身养性的工具,陈惠彪弘扬了中国书画非功利的传统。他没有被传统包袱所压制,反而选取了和他个人感受相关的传统,并激活它,转化它。于是,他找到了自己的路子。
我喜欢他的作品“一群鱼”,而且采用了“渍墨渍彩”与“撞水撞粉”方法的画面。这些画比较有个性和特点,有一种含混的美、抽象的美、斑驳的美。
----鲁虹(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著名艺术评论家)
观陈惠彪的绘画有耳目一新之感。从作品看,他把鱼画得像肖像一样独自形成一幅作品,在语言表达上改变了传统花鸟画的样式。陈惠彪的画面空间是按照他个人的意愿组合而成,鱼在他画中既有独立的,也有跟各种中国传统元素如荷花、树木、山水组合;亦有与抽象线条和虚幻背景的组合,这种非自然、非传统绘画空间的营造是陈惠彪绘画的一大特色。陈惠彪的绘画手法主要是渍墨渍彩,山水、荷花等作品很少用传统的皴描手法。他在技法和材料上的尝试和探索,也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变革。
----王端廷(中国当代中国艺术评论家,著名学者)
陈惠彪在水墨材料方面相当着力,有很独到之处。他对老宣纸、古墨、古砚的研究,对水的使用和处理,让我联想到了煎制的中药。陈惠彪的作品就是中医式的药方,他配制不同的药材,用能量和时间熬成药汤,熬出味道,这恰恰是中国式的方式和味道,是我们理解中国画的一个很好的补充。陈惠彪作品给我们的联想和感悟是非同寻常的。
----李晓峰(中国著名美术批评家)
陈惠彪的作品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因为他已经深入传统了,再往传统里走余地可能不是很大,走出来的可能性会更大些。 陈惠彪笔下的鱼嘴跟旁人都不同,他笔下的鱼好像都缺了牙齿,这使得鱼嘴都稍稍有点厥,呈现出一种很倔犟的样子。这是很独特的感觉,这无疑是和艺术家的生存经验有直接关系。他可以把自己的医生职业作为一种独特经验,转换为文化资源,不断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完成对当代人生存情绪的一种反映,是值得陈惠彪去拓展的领域。
----杨卫(中国著名美术批评家)
传统中国画回归传统的倾向也反映在一批具有特殊身份的艺术家身上,这批艺术家在返回传统之前,有的是还在毛泽东时代有影响的美术家,有些则受到新潮美术的影响。他们在适当的时候转向了中国的传统绘画,应该说这也是90年代以来的一个新现象。例如赖少其,这位在毛泽东时代颇有影响力的版画家,晚年的一批山水画作品就显示出对中国传统绘画和自己生命的透切把握;甚至像陈惠彪这样并非出身于专业美术院校的画家,由于在研究儒、道、释的过程中,有独特的人生体验,也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对传统中国画的意境有了独特的认识,在水墨语言上,能给予多方面的试验和探讨。
----《新中国美术史》
陈惠彪来自广州,对鱼类生物熟烂于胸,但他不是画标本,也不是画水景;他是将鱼的文化属性再次挖掘,使之演化为世态图像,一如八大。当我们面对这些“鱼”之万相,心灵与之神悟,仿若我之人生。画面清朗,笔力遒劲,挥洒如秋风落叶,潇潇然,苍苍然。
----王春辰(中央美院教授、中央美院美术馆副馆长、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
大疫过,劫后余生。感喟人生多艰、生命无常。陈恵彪怀揣一颗慈悲之心,蘸着笔墨的苍茫、斑驳的心迹,借逍遥畅游在天底间之神鱼形象,抒胸中块垒,在积、泼、写、皴、擦之间探寻生命的苦涩、孤愤与寂寥,那种来自于生命根砥的诉说与追问充斥于作品中,野逸、沉雄,润泽、铿锵,堂堂皇皇、孤独忧伤。这鱼群从茫茫大海游来,从远古蛮荒游来,从混沌虚空游来,游向你、游向我、游向众生......劫之余,生命重生!
----贾廷峰(太和艺术空间创始人)
众家评说(下)|劫之余·陈惠彪画展
太和艺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