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篱——吕建富画展  

 

 

 

 

 策 展 人:范毓周    学术主持:贾廷峰   展览时间:2023年11月12日-12月12日    展览地点:太和艺术空间

 

联系我们

藩篱 135×360cm 纸本综合 2019

 

Hedge 135×360cm Composite material on paper 201

《日落荒草滩》2020,195x110cm 布面油画   价格:

藩篱 100×150cm 布面综合 2019

 

Hedge 100×151cm Composite material on canvas 2019

藩篱 72.5×97cm 纸本综合 2021

 

Hedge 72.5×97cm Composite material on canvas 2021

藩篱 100×151cm 纸本综合 2019 

 

Hedge 100×151cm Composite material on canvas 2019

藩篱:艺术家的独特感悟

 

 

      吕建富是国际著名的当代艺术家,他多年来致力于艺术当代性创新,探索中国水墨艺术的当代性变革,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

      他认为中国水墨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是与世界不同互动融合的极富时代活力的艺术。他锐意创新,用独特的创作实践为中国水墨艺术创新探索了一条独特的道路。爱、善、宽容、悲悯、融合,构成了他的艺术创作特点。《藩篱》系列是其艺术探索的重要代表。

      作为一位中国艺术家,吕建富对人类社会“善”与“恶”博弈提出了独特的艺术表达。他认为法律、制度、宗教等形式的存在构成看得见的“藩篱”,而以习俗、伦理、意识形态等构建为看不见的“藩篱”,“藩篱”的存在,构建了人类社会的总体关系和总的秩序,制衡着人类的思想与行为。这些问题既是对人类自身的拷问,也是艺术家的困惑。

      人类社会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人性“趋恶”与“向善”的博弈中,形成了无数的有形和无形的“藩篱”。一方面,“藩篱”以法律、制度、宗教等形式的存在,构成了有形的藩篱;另一方面,“藩篱”以习俗、伦理、意识形态等形式的存在,构成了无形的藩篱。人类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置身于其中,形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状态和矛盾。人类无法摆脱有形和无形的“藩篱”,影响人们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和人类社会的相互融合。在全球化和科技空前发展的当下,这些横贯在每个人面前的“藩篱”需要冲破和拆除,无疑是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这次展览我们精心选择出吕建富历年创作的《藩篱》系列中最具代表性的精品,以展现他对藩篱问题思考中产生的独具特色的艺术表达,希望启迪大家有更多的认知与思考。

 

——范毓周

 

 

 

艺术家


 

建富,中国当代艺术家。 艺术家多年来致力于艺术当代性的创作,同时探索中国水墨艺术的当代性及中国水墨作为中华文化一个重要的符号在时代进程中与外部世界不同文化背景下融合、互动的世界意义。 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佛罗伦萨双年展、罗马国际双年展、意大利米兰世愽会、北京艺术博览会、杭州西湖国际艺术博览会、佛罗伦萨艺术展、巴基斯坦国际艺术博览会、中国李可染画院、北京银帝艺术馆、2022“中国抽象艺术展”等展出。曾在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意大利贝纳文托Arcos阿尔科斯博物馆举办个展,并在中国多个城市和艺术舘展出。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意大利贝纳文托Arcos阿尔科斯博物馆、新华社、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卢森堡、卢旺达、布基纳法索、约旦、瑞士等机构及个人收藏。 作品慈善捐赠:中国潘天寿艺术基金会、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中国深圳壹基金 作品捐赠:作品《冲破藩篱:向卡塔尔航空公司致意》捐赠卡塔尔航空公司(表达2020年卡塔尔航空公司对中国抗疫支持的感谢)。 2019年经中国邮政、2020年经澳门邮政批准,各出版吕建富作品邮册。 2019年12月19日,为纪念中国瑞士建交70周年,与瑞士艺术家合作创作“相遇”作品,在瑞士大使馆举行“纪念中国瑞士建交70周年”,“相遇”作品首日封发行仪式”。 2019年11月6日,受佛罗伦萨美术学院院长邀请,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作“中国木版年画与西方现代艺术”专题讲座。 艺术理论:2018 年 12 月 14 日在中国人民网发表《时代艺术——对 21 世纪中国艺术的思考》(缩减版);2018中年2月,在《中国艺术报》发表《中国木版年画:全景式的农耕文明记录》;在中国《艺术评论》2019 年第 03 期发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的“时代艺术”——对 21 世纪中国艺术的思考》全文;2020年9月,在《艺术市场》网发表《疫情让传统的艺术产业链发生重大改变》;2021年1月在《艺术市场:文旅中国》发表《企业家完美人生的“3个10%”及“3高”》;《审美的时代跨越》刊登在纽约华尔街时报出版社2023年2月出版的《中国抽象艺术2022—2023》画册上。 为多个艺术家写过艺术评论文章和以艺术馆馆长身份为多个艺术家做过策展人。 日本《美术新闻》、加拿大《高度》、意大利《PEGASO——文化与艺术》等刊文和发布作品介绍,中国环球网、《艺术品金融》网等发表艺术评论,《欧洲时报》发表艺术评论和视频采访,2023年4月,列入中国美术舘在中国艺术报发布的2014年~2023向中国美术舘捐赠艺术家作品名录。 艺术家的人生经历:职业涉及农民(下乡知识青年)、工人、教职员、政府公务员、企业(公司)、科研所、博物馆、艺术馆等诸多方面。意大利艺术评论家、曾任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副院长的Giandomenico Semeraro先生曾在《水 火 吕建富的世界》一文中写道: “吕建富以艺术家和作家的双重身份在这个不同于以往的时代曾经拥有众多的不同角色,有着他特殊的经历,这构成他艺术创作的基础。他的人生从农民、工人、教职员、政府官员、科研机构、博物馆、艺术馆负责人不断转换,期间穿插兼任过院校副教授、公司董事长、管理科学研究会会长、大学研究员、社会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等众多职务。他的人生如同一个装满财富与独行的行李箱,这使他的艺术创作与“现实世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多样性的知识和多角度的视野使每一次的创作呈现不一样的但又是永恒的。从整体观察,他处于可见的“所有事物”的顶端。在我看来,这一顶端是由他人生经历和多样性的知识积累所堆积而成的。这赋予他具体性和力量,使他的作品呈现出几乎是自然和社会融合在一起的流畅映射”。 “存乎于心,随乎于形”——吕建富艺术创作理念。 存乎于心:广宇浩瀚,心可无限,太极阴阳,天地自有其道。 随乎于形:宏极微渺,形观无穷,诸法无相,象维难有其分。 心乎,形乎,情性感之。心形相随,情乎成象,性乎成形,意之所然,无序有序,自由之境。 存乎于心,心象由之,极至歇即菩提;随乎于形,形意随之,万境归于空寂。余之艺也。